烟笼寒水月笼沙(月笼寒天水)

导读 大家好,我是小典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烟笼寒水月笼沙,月笼寒天水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梧桐   梧桐则是...

大家好,我是小典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烟笼寒水月笼沙,月笼寒天水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梧桐  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。   “金井梧桐秋叶黄,珠帘不卷夜来霜。熏笼玉枕无颜色,卧听南宫清漏长。”(唐·王昌龄《长信秋词》),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、自由和幸福的少女,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,形孤影单、卧听宫漏的情景,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,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。   “一声梧桐一声秋,一点芭蕉一点愁,三更归梦三更后。”(元·徐再思《双调·水仙子·夜雨》),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。   “春风桃李花开日,秋雨梧桐叶落时”(白居易《长恨歌》),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,凄苦之情可想而知。其他如:   “一叶叶,一声声,空阶滴到明”(温庭筠《更漏子》);   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点点滴滴”(南宋·李清照《声声慢》)等,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。

2、柳

3、船

4、  A、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“漂泊”之感的意象很多,如浮萍、飞蓬、孤雁等,“船”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。   古人常说“舟马劳顿”“水陆兼程”,可见“船”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。一叶扁舟,天水茫茫,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;人在旅途,所见多异乡购物,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。写于船上的诗,或写到船的诗,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。  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“船”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:   山暝听猿愁,沧江急夜流。   风鸣两岸叶,月照一孤舟。   建德非吾土,维扬忆旧游。   还将两行泪,遥寄海西头。   ————孟浩然《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》   木叶纷纷下,东南日烟霜。   林山相晚暮,天海空青苍。   暝色况复久,秋声亦何长。   孤舟兼微月,独夜仍越乡。   ————刘鹩虚《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》   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: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,栖身客舟之中,暮色四合,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,发出凄清的声响。在作客他乡、旅途孤寂之时,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,写诗以寄情。作为诗的中心意象,前者是“月照一孤舟”,后者是“孤舟兼微   月”,都强调“月”与“舟”的组合,而特别突出一个“孤”字。诗人运用音响(猿啼、秋声)、色彩(沧江、青苍)、动景(急夜流、纷纷木叶)、静景(明月、林山晚暮),烘托出月照孤舟的意象,将漂泊之感、故人之思融入景物描写之中,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。   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、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,恐怕当属李商隐的《木兰花》:   洞庭波冷晓侵云,日日征帆送远人。   几度木兰舟上望,不知元是此花身。   B、与“漂泊”之感相对,中国古典诗歌中“船”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“自由”。  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,他说:“巧者劳而知者忧,无能者无所求。饱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,虚而遨游者也”。他的思想虽然消极,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,“泛若不系之舟”,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。   下面两首以“船”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,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:   钓罢归来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。   纵然一夜风吹去,只在芦花浅水边。   ————司空曙《江村即事》   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   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   ————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
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最新文章